星期二 农历三月三十
>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
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优秀人才回流助推高质量发展
>标记永不褪色的革命信仰
【要闻简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在回信中说,《文史哲》创刊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外赢得一定声誉,你们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
【学习笔记】
习近平谈高质量发展
----------
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摘自习近平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手机短评】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这一真挚话语,深刻彰显了我们党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情怀、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革命年代有老百姓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要求“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到提出“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从“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到“一个也不能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我们党不变的初心使命,彰显着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底色。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重于千钧,“人民”就是一切,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是否心怀“国之大者”,最终要靠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来检验。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必须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
【人才工作】
优秀人才回流助推高质量发展
----------
近年来,山东曹县实施“优秀人才回流计划”,引导广大曹县籍优秀人才回曹施展才华、共谋发展。该县建立定期议事联络机制,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联系会议,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曹县籍在外人才信息库,统计入库在外人才信息近5万人。依托在外曹县招才引智和返乡创业工作站进行广泛联系对接,形成人才回流的良好氛围。
采取创办企业、顾问指导、挂职、兼职、合作引进、特聘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引才用才实效。2020年,成功引进太行学者申端峰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李保山教授等6名曹县籍专家人才,其中李保山教授与山东斯递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TMQ绿色化学生产技术研究合作项目,从源头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制定出台“能人回村任职”和“回乡创业”的激励措施,适当放宽能人回村任职条件,创造施展才干的舞台。目前已吸引回村能人6678人。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确定32名高层次专家为县领导联系服务对象。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安排“一对一”、全过程服务,享受行政审批、医疗保健“绿色通道”,优先保证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优先申报重大资助项目,并每年组织休假活动。
【图说中国】
首届消博会闭幕
----------
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闭幕,共有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5家企业、2628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进场观众超24万人次。展会期间举办新品发布、采购对接、行业推介等活动共计130余场,包括93场新品首发首秀活动、12场采购对接活动等。设立精品直播间,观看人数达1600多万,总引导成交额6800万元。
【党史故事】
标记永不褪色的革命信仰
----------
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条长70厘米、宽4厘米的红带子,它的主人是曾经的遂川县第五乡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队长王棣权。1928年,王棣权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红带子被他的妻子妥善保存,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交给国家。在当时,这条红带子是一条识别带。一首生动描绘南昌起义的歌谣唱道:“八一大天亮,老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了国民党”。歌谣中的起义部队就是“红带兵”,得名于官兵佩戴的红色领带。在人民军队草创时期,装备极为简陋,没有统一军服。尤其是南昌起义官兵,有的是学生、教师打扮,有的身着农民衣着、商贩服装。为了区分敌我,同时不至于与百姓混淆,他们就在领口上、袖子上、脖子上系上红带子,以此作为标记。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带子也成了参加革命、勇敢杀敌的标志。识别带还有另外一个名称——牺牲带。在极其残酷的斗争中,佩戴红带子的革命者,随时准备为革命献身。而活着的战友,也可以根据红带子上的籍贯、姓名信息,将消息传给烈士家人。曾任红军大学校长的何长工回忆,当时在打仗之前,战士之间常常互相交代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告诉我的老母亲,你儿子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牺牲了;另一句话是胜利之后,在烈士纪念册上给我登记一个名字。即便如此,战争年代仍然有数不清的烈士没有留下姓名,仅井冈山斗争的两年零4个月里,就有4.8万余人牺牲,其中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仅15744人。英烈已经远去,但见证过先辈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红带子,一直留存到了今天。
【温馨提示】
您好!欢迎您对共产党员手机报提出宝贵意见,请发送手机短信至12371。更多信息请关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gcdyweixin和登录共产党员网:www.ljxhgjzx.com。接收本手机报免费。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