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可以说,当好“人才伯乐”是时代所需,打造“人才之家”是发展所需,必须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力量、展现新的作为、书写新的篇章。
在“引”上下苦“功”,靶向开源打造“草原”,让“千里马”归如流水奔向现代化。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新时代是万马奔腾的时代,谁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过去,以“帽子”论英雄、凭资历断人才、唯地域引人才的人才观,犹如阻挡水流的“拦河坝”,很容易让事业的发展成为“一潭死水”。因此,必须诚信纳才、靶向猎才,坚持五湖四海、贤能并重,破除“官本位”思维,逐步构建市场化竞争评判体系,提升产才匹配度,建立人才需求动态信息库,合理预测短期人才供需,精准制定人才引进长远规划。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观念,通过组建“人才飞地”、聘任“周末工程师”、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等方式,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界限对人才流动的限制,实现“借脑”发展。突出“高精尖缺、急需实用”导向,结合地方需求、产业实际、发展实情,一事一策广招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避免当花瓶、做摆设。
在“育”上下真“功”,广搭平台牵紧“缰绳”,让“千里马”才尽其用建功新时代。“今有璞玉于此,必使玉人雕琢之。”然而,长期以来,不少地方还存在人才学用“两张皮”,大材小用甚至引而不用的现象,不仅增加引才成本,降低人才红利,更会破坏地方人才生态。应当树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动政府广泛搭台,人才踊跃上台,在起步期多“扶一手”、发展期多“帮一把”、成熟期多“送一程”。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实现“术业有专攻、人才有专长、配岗有专用”。建立“一线锻炼、双向选择、多岗轮训”培养平台,定期选派人才到科创园区、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跟岗锻炼,增加专业厚度,补足实践经验。用好各类培训,推动重点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先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专业人才专门培训、年轻人才全面培训,实现“即培即用、多培多用、长培长用”。
在“留”上下实“功”,竭诚服务丰沃“粮草”,让“千里马”如鱼得水拥抱海绵城。梧桐繁茂凤自来。实践证明,一个地区软环境越好、服务越优,留住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会越强。必须做好引才的“后半篇文章”,突出“用户思维、客户体验”,把能做的做极致,把能给的给到位,全力打造拴心舒心的“软环境”、宜居宜业的“暖乐窝”、成家安家的“海绵城”。保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危机感,大力营造爱才重才、鼓励创新、政策支撑的创业氛围,持续优化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地方黏性,打造城市“永久牌”人才队伍。提供资金扶持、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一揽子”政策红利和便利服务,探索定期租赁、定级补贴、定向购置“三位一体”模式,逐步建立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住房体系,让人才安得了身、扎得下根。同时,要打好“感情牌”,聚焦人才关心的减压、解惑、娱乐、文化等“关键小事”,牵线人文交流,组织联谊活动,让引来的人才产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